>>您當前位置:首頁 -> 外界 -> 本網推薦
        閩寧新貌賡續山海情長|新春走基層·蹲點筆記
        2025-01-29 19:37:36   
        2025-01-29 19:37:36    來源:經濟日報

        68411dc8-d37c-43c5-9aa8-a5472ac4d09d.png

          新春佳節,塞上江南寧夏呈現出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。處處張燈結彩,人人面帶笑意,遠處不時傳來煙花爆竹燃放的響聲。

          踏著歡快的節奏,記者從銀川市區驅車,沿著巍峨的賀蘭山朝西南方向駛去,一個多小時就到了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。

          “山海若比鄰,閩寧一家親”。在烏瑪高速公路閩寧出口,張貼著這樣一幅既醒目又暖心的橫幅,上方矗立著一個紅彤彤的中國結。

          近30年來,這里從無到有、由村升鎮、聲名遠播,昔日的“干沙灘”變成了今天的“金沙灘”。滄海桑田之間,閩寧鎮成為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鮮活例證,激發出感人至深的山海深情,全鎮6萬多名居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。

          家庭主婦變身電商主播

          環形直播燈、手機支架、話筒……走進閩寧鎮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“閩寧巧媳婦脫貧創業超市”,網絡直播設備一個不缺。枸杞、山羊奶、沙棘原漿、決明子等寧夏特色農產品排列整齊,福建的銀耳、菌菇、水果干、海產品等也琳瑯滿目,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員工馬燕正跟同事商量選品、直播等事宜。

          “我的老家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,得益于國家的好政策,我們的生活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。”作為3個孩子的母親,馬燕說,“我原來成天圍著灶臺、管著娃娃,老公在外打點零工,日子過得緊緊巴巴。”

          情況在2019年發生了變化。這一年,禾美(寧夏)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徐美佳響應號召,創建了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,打造集生產加工、線上線下銷售、品牌培育、就業服務、創業孵化、技能培訓于一體的電商扶貧示范基地。

          “兩個100%”和“三個90%”,令徐美佳印象深刻。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成立之初,員工100%是閩寧鎮的移民、100%是留守婦女,90%是建檔立卡貧困戶、90%是回族婦女、90%是低學歷低收入人群。

          馬燕就是其中的一員,她最開始主要做揀選、打包等簡單工作。如今,她已實現從一名家庭主婦到帶貨主播的華麗轉身。

          “懵圈”。在交流中,馬燕好幾次用這個詞形容她曾經遭遇的尷尬。

          “剛到這里時,我連手機都不怎么會操作,用電腦更是只會開關機,平時也基本只會講方言,還比較害羞。要跟全國的網友交流,起初總是惴惴不安。”馬燕向記者坦言,自己雖然是一名“90后”,但只上過小學,一度擔心把事情搞砸了。

          世上無難事。她有時間就翻字典,還向上學的兒子“請教”生詞,練習說普通話。“怕人家笑話,我就在家里對著手機模擬直播,對面擺幾個小板凳,讓我的孩子假裝是顧客。”談及6年來的點點滴滴,馬燕如數家珍。

          “以前我們這邊提起‘掌柜的’,指的就是家里的男主人,因為能管錢、管事嘛。如今我一個月也能掙好幾千塊,有時候比我老公掙得還多,家里新修了房、買了新車。老公有時候也喊我‘掌柜的’呢。”馬燕高興地說。

          在多方支持下,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聚焦“電商+農業”“電商+旅游”,年均銷售額達1000萬元,直接帶動近百名、間接帶動千名農村貧困勞動力就地就業。“能有今天的成績,離不開閩寧協作,更離不開這片熱土上的每個人。”徐美佳說要飲水思源,既促進自身發展又要回饋社會。

          2024年,閩寧鎮識別納入防返貧監測對象68戶319人,為全鎮政策性移民及脫貧戶監測對象發放交通、產業、務工獎補等補貼970.3萬元;安置公益性崗位87個,幫扶車間累計用工338人,人均增收3000元……

          如何深化閩寧協作,進一步抓產業、穩增收、優保障是寧夏各級黨委、政府關心的大事。春節前夕,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邑飛來到閩寧鎮調研。在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,李邑飛勉勵大家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,用好閩寧協作資源,學習先進理念,在搭建更高平臺、甄選合作伙伴、打造電商品牌上下功夫,實現從“賣得出”向“賣得多”“賣得好”轉變。

          蔬菜大棚里的無聲較量

          室外寒氣襲人,棚內溫暖如春。閩寧鎮園藝村設施大棚采摘園里,不同品種的蔬菜綠意盎然,各類果實長勢喜人。

          “請嘗一嘗我種植的小番茄,味道怎么樣?”

          永寧縣紅意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雅鈴隨手摘下幾個香妃12號櫻桃番茄,用紙巾擦了擦,熱情地遞給記者,眼神中滿是自信。“不用洗,干凈得很!”

          放在手上,淺紅色、淡黃色的果子新鮮飽滿。拿到鼻尖,陣陣清香沁人心脾。放至嘴里,酸甜可口,汁水濃郁。

          “味道很好!”記者不由得點贊。

          “不只你,好多人嘗過后都不約而同這么說呢。要的就是這個效果!”馬雅鈴告訴記者,為了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,大棚里采用了集約化育苗、立體吊蔓、水肥一體化、病蟲害綠色防護等新技術。

          園藝村設施大棚采摘園中區28號大棚門口,懸掛著“閩寧特色植物科技合作基地”的金色牌子,由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、閩寧鎮政府、永寧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共同支持。

          普羅旺斯替代,山東西貝隆基農業發展公司;普羅旺斯,荷蘭德奧特種業公司;鐵球,浙江道濟農業科技公司……占地約1.5畝的大棚內,一字排列著12種秋冬茬品質型番茄新品種,旁邊的掛牌上清楚地標寫著品種名稱和品種來源。

          原來,這里正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較量——品比試驗。

          “總共有兩千多株,是2024年10月定植的,目前長勢良好,不久就能成熟了。”馬雅鈴說,品比試驗旨在通過抗病抗逆性、產量、果實品質、口感風味等方面的對比,篩選出適宜本地種植且適合于目標市場需求的鮮食口感型番茄品種。

          園藝村設施大棚采摘園總占地673畝,目前共建成大棚240個。全部采用新型鋼架和保溫材料,不僅綠色節能環保,還能提高土地利用率。遠遠望去,蔚為壯觀。“好中選好、優中選優,等品比試驗完成,就能挑出最適合的品種進行推廣,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。”

          當新農民,要吃科技飯。在該園區,張貼著一張閩寧協作黨員科技專家服務隊的信息,上面標注著食用菌、南果北種、灘羊等領域專家的姓名、服務領域、手機號、微信號,其中福建專家還被特別標注出來。“有問題我們隨時溝通,專家幫扶隨時在線。”馬雅鈴說。

          每年,閩寧鎮都邀請福建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,傳授新品種種植技術,帶動大棚種植戶增收致富。據介紹,紅意農業專業合作社已通過閩寧合作項目,引進長果桑、福紅李、黑花生、彩色土豆、流星蜜瓜、水果西紅柿等優良果蔬新品種,篩選出適合閩寧鎮種植的10多個新品種進行推廣。

          馬雅鈴的老家位于固原市西吉縣,“三年兩頭旱、中間風沙愁、人畜辛勞苦、十種九不收”是西海固一些地區的真實寫照。1994年,正上小學四年級的馬雅鈴隨父親來到閩寧鎮,1996年她全家都遷了過來。

          “我們可以說是閩寧鎮最早的一批移民。這邊雖比老家好一些,但當年風沙大、條件差、人也少,確實是一片干沙灘。有時候正在吃飯,一陣風刮來,碗里、嘴里都有沙子。”回憶起30年前,馬雅鈴感慨地說,今昔對比變化太大了。

          2024年,蔬菜瓜果種植面積5022畝,產量1.65萬噸;發展特色養殖,肉牛存欄達2.8萬頭,羊存欄11.3萬只;優化1.6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管理模式,釀酒葡萄種植基地產量達648噸……閩寧鎮堅定不移育產業、促振興,力推“一村一品牌、一村一特色”“村村有大棚、戶戶有收入”,讓老百姓的光景越來越好。閩寧鎮鎮長吳鵬表示,將圍繞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、農村增美,著力調結構、轉方式、促融合、增效益,持續推動特色農業提質增效。

          從“靠天吃飯”到走上康莊大道

          閩寧新貌展示中心,位于閩寧鎮政府對面,當地人習慣稱其為“鎮史館”。展示中心講解員劉樂說,新到的外地人總把這里當作打卡點,本地群眾也把這里當作憶苦思甜的好場所。

          一張張照片、一處處模型、一幅幅圖表,讓參觀者直觀地感受到移民們以往在老家“十年九旱,靠天吃飯”“越窮越墾,越墾越窮”的生活困境,也了解到在這片異地他鄉白手起家的艱辛,更體會到當下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。

          在閩寧鎮原隆村的一處快遞代收點,工作人員馬云素正忙著將快遞入庫、出庫。柜臺前,好幾個村民排著隊,憑取件碼等待取件。

          “如今,村民們的生活好起來了,也喜歡網購,天南海北的快遞源源不斷涌來。臨近春節,每天都有超過1000個快件。”馬云素說,化妝品、衣服、食品都有,甚至包括孩子的寒假試卷。

          “大家趕緊踩著哪吒的風火輪,來拿快遞,不然我們這里都快堆滿啦!”快遞代收點的一位工作人員一邊幽默地念叨著,一邊用手機拍攝著快遞架上的物品,準備發到抖音里,提醒村民來取件。

          原隆村是“十二五”時期永寧縣最大的易地搬遷移民村,村里的居民有約1萬人,主要來自固原市的原州區和隆德縣。

          68歲的張桐喜笑顏開,把4個用泡沫箱裝起來的包裹搬到自家的電動三輪車上。他說,子女在外地工作,從網上給他買了各類年貨。“東西先到,人隨后就回。”張桐是從隆德縣搬遷過來的,他說如今生活有保障,自己主要帶孫子、料理家務,感到很幸福。

          穿行在原隆村的葡萄長廊、花海長廊,道路寬敞潔凈,路邊草木疏密有致,白墻灰瓦的一座座小院排列有序,呈現出“江南小鎮”的風貌。老人們聚在路口聊天。今年66歲的村民李進財說,大家老有所樂、老有所為,希望未來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。

          脫貧戶及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預計增速達到18%以上,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19312.56元,增長8%;閩寧中學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;閩寧鎮衛生院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……2024年,閩寧鎮蓄力突破、傾力惠民,民生福祉實現持續增進。

          2016年7月,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閩寧鎮原隆村,感慨地說:“閩寧合作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,這個寶貴經驗可以向全國推廣,做一個示范,實現共同富裕。”

          “總書記講話的時候,我就在現場聆聽。感到很振奮,也堅定了扎根于此、干一番事業的決心。”提起那激動人心的一幕,馬雅鈴記憶猶新。

         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、親自擘畫、強力推動下,福建和寧夏兩省區堅持聯席推進、結對幫扶、產業帶動、互學互助、社會參與的合作機制,閩寧協作結出了累累碩果。閩寧鎮由此得名,也因此發展,更為各民族在團結奮斗中共同繁榮發展增添了生動的注腳。

          記者采訪時,寧夏飄飄灑灑下起了大雪。瑞雪兆豐年,有理由相信,在金蛇狂舞的蛇年,這片熱土一定會再創佳績、再譜新篇。(記者 楊開新)

        【編輯】:杜愛虹
        【責任編輯】:馬江
      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|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|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|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|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| 亚洲天堂2016|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| 亚洲综合网美国十次|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| 亚洲国产精品lv|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|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|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|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| 国产日韩成人亚洲丁香婷婷|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|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| 亚洲午夜激情视频|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|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|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|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|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| 三上悠亚亚洲一区高清|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|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|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|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|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|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|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|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|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|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|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|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|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|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|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|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|